雅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招工难情况及对策建议分析 - 雅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雅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招工难情况及对策建议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疫情以来,我市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部分行业企业存在招工难度大、工人流失严重、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制约企业健康发展。针对企业面临的难题,我局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会同人社部门共同推动助企纾困解难。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扎实推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今年以来,我局向各县(区)、经开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征集2021年度工业企业用工需求的通知》,共征集到75家用工单位,1300多个就业岗位。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单位官网,雅安人社、雅安经信、万企管家等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岗位讯息,浏览量达8000余次。雅安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工业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宣传推动市民就近就业的函》,要求各县(区)积极做好企业(项目)用工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发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熟悉当地返乡群众情况和群众就业意愿等优势,加大宣传引导,将《雅安市工业企业(项目)用工需求表》打印张贴于村(社区)办公场所、场镇、人流集中地,提高群众知晓度,破解用工单位和需要就业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上半年联合市人社局先后开展两次工业企业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全市75家制造业用工企业接受求职咨询和求职简历共计1025人次,意向招聘员工425名,有效缓解了阶段性用工困难。

(二)注重搭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雅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站)建设,在网站首页新设“找人才、找服务”版块,访问者可通过栏目版块快速搜索用工相关政策信息、招聘及求职信息以及中介机构、雅安各工业园区等资源信息;同时,平台还与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平台、雅安公共招聘网进行了互通互链。截至目前,利用雅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推送政策类信息178条,人才类信息51条,其他资讯类信息20 条,浏览量达到24868人次,利用“万企管家”微信公众号向企业推送34期合计256条政策资讯信息。

(三)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制造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由制造业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岗位,供学校学生实习,或企业选送员工到高职、中职院校培训等。目前川西机器与雅安航校,建安、三九、雅化与雅职院等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雅化锂业与雅职院共同培养技能人才,为企业满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四川省贸易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芦山县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开展中(职)高(职)地(方)校企合作,三方共育产业人才暨“芦山纺织专班”于去年年10月开班,并招收学员71名,目前学员分批次进入企业实习,充分融合了产业发展优势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招工难”现象及原因分析

根据两次现场招聘情况并结合我市制造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分析,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主要表现在“引不进来”、“留不下来”两个方面。原因如下:

(一)招工供需对接不畅。用工企业招聘都是以个体为单位,需求比较分散,部分制造业企业选择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招工,但很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企业适用员工对运用网络(如浏览知联招聘查信息等)能力不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出。同时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的知晓面仍相对不广,信息流通受阻;供需双方沟通对接不通畅、不充分、不平衡,导致部分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二)人力资源外流严重。近年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优势远远超出制造业领域,制造业从业人员向服务行业转移现象凸显。同时,我市制造业企业由于竞争力总体不强,在人才招引上拿不出更好的报酬,导致部分人才向成都等发展条件更优或工资待遇更高的地区流动。如宝兴县剑锋制箔反映,今年初新疆化成箔企业熟练工人的工资达到上万元,我市一般在7千元左右,部分员工出现流失。

(三)就业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制造业企业员工工资受行业整体利润水平限制无法开得很高,大部分工厂管理严格,同时人才晋升通道过窄、成长激励不明显,造成招不到员工。部分有就业意愿的年轻人宁愿失业在家也不愿意到制造业企业就业。尤其在我市汉源县、石棉县、宝兴县,由于制造业企业所处地方相对偏远,缺工情况相对更加突出。经我局电话回访,在前期的企业用工需求发布和招聘活动中,这三个县大部分用工需求电话咨询的人员较少。

三、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用工精准对接机制。建立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数据库。加强部门联动收集掌握全市企业缺工人数、缺工工种、岗位条件、工资待遇等用工需求情况和全市未就业劳动者就业需求、培训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企业用工及劳动者就业需求台账,实现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动态管理,信息数据准确无误,为开展智能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建立招聘信息智能精准推送机制。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优势,整合人社、教育、退役军人等部门相关信息,对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供需双方进行精准画像、自动匹配、智能推送,实现“人找岗位”与“岗位找人”的双向互动服务。拓宽企业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继续开展人力资源现场招聘、送岗下乡和外出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实现人岗有效对接。打通信息交流的“最后一米”。加强市县镇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镇(街道、园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企业用工的职责,发挥就业人才服务专员和村(社区)干部或网格员作用,及时将企业招聘、就业政策等信息推送给辖区居民,打通企业与求职者信息交流的“最后一米”。

(二)加大校企合作定向输送力度。鼓励本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支持我市职业技术院校优先与我市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围绕我市产业体系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培养更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优先在本地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素质。组织开展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依托全市职业技术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高校应届毕业生等群体实施企业新录用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支持企业构建稳定劳动关系。重塑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提升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质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实体企业经营效益,从而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提升制造业就业质量。引导企业改善用工条件。发挥企业用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工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重视社会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制造业岗位具有工作和收入稳定等优势,要积极引导年轻人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升制造业工作认同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