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机关各处(室):
《关于工业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厅党组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工业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1月29日
附件: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关于工业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部委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确保全省工业经济稳字当头、稳中向好,特
一、保障工业企业稳产增产
1.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充分发挥省能源保供协调机制作用,增强省内电煤保供能力,稳定外购煤、外购电渠道,推进储煤基地建设,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持续推进落实今冬明春电力电煤保供工作方案,确保电力、天然气、成品油供应稳定有序,重点确保一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用能需求。
2.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发挥“亩均论英雄”评价引导作用,推动各地提升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符合条件的“5+1”重点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重大工业项目加强用地协调、应保尽保。加大工业企业融资协调力度,组织“5+1”产业金融精准对接活动和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制惠贷”试点,推进“园保贷”服务,推动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量降费,争取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落实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奖补和制造业企业首发上市费用补贴政策,引导各类产业基金加大投资制造业。
二、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稳增长
3.发挥重点行业支撑作用。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出台《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落实措施,遴选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实施一流产业培育,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存储、新
4.强化重点地区压舱石作用。推动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建设,支持“两翼三带”制造业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和工业大县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制造强市试点示范。完善对市(州)工业考核通报机制,激励工业大市为稳增长多做贡献。强化重点产业园区支撑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院士(专家)产业园建设,继续遴选培育“5+1”重点特色园区、国家级和省级新
5.突出重点企业骨干作用。实施“贡嘎培优”行动计划,省级重点联系培育100户培优企业,市(州)抓好梯度培育工作。深化“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落实工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激励政策,支持创
三、促进制造业投资增长
6.用足用活投资促进政策。深入实施《四川省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升级导向计划,加强对“三未”(在建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产)项目的督促和服务。拓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经验成果,强化产业链招商,促进形成产业生态。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求,推动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项目落地建设。
7.以市场化展会促进专业化招商。支持办好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全球存储产业峰会、全球5G产业峰会等世界级展会,做好会前筹备、会上签约、会后跟踪落实系统工作,搭建制造业招商立体平台。
四、稳定拓展“四川造”市场空间
8.举办“四川造”促销活动。实施“三品”战略。支持四川制造产品线上线下综合推广平台建设,依托进博会、西博会、酒博会、消费品精品展、川酒全国行、中国(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等平台开拓“四川造”国内外市场。积极响应“百城千屏”号召。积极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开展川渝汽车下乡万里行活动,举办节能环保品牌川渝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
9.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落实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政策,支持企业新研发产品占领市场。抢抓川藏铁路建设、新基建和国家适度超前投资基础设施等重大机遇,推动“四川造”产品升级、质量提升、应用场景拓展。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以示范为引领,发布新经济机会清单,鼓励开展场景应用。
五、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10.实施制造业技术竞争力提升行动。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企业承担集成电路与新
11.实施制造业产业强链补链工程。
12.启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专项行动,支持企业承担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13.组织质量品牌竞争力提升活动。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新认定一批“省级工业质量标杆”,遴选推荐“全国质量标杆”,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积极参与“天府名牌”质量品牌认证。实施“设计赋能”专项行动,继续举办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开展设计师进园区(企业)活动,支持工业设计功能区和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培育省级和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强品牌塑造,组织开展《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行业标准培训和宣传,开展团体标准培育交流活动。强化新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发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消费品,增加产品有效供给。
六、加速制造业转
14.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落实“双碳”战略,开展节能标杆企业创建活动,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组织一批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组织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探索创建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开展“诊断——评估——技改”一体化服务。推动绿色金融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15.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
七、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16.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服务计划,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和创新
17.加大纾困解难力度。宣传贯彻好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系列惠企政策,落实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
八、严细慎实防风险
18.统筹发展与风险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开展“四不两直”督促检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员工岗位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守生态环保底线,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抓手和动力,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