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连接成都、攀西、川西北三个经济区,是连通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的战略咽喉,又是攀西战略资源重要运输通道,也是藏区生产生活物资仓储、应急保供的重要基地、带动藏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全市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已建成水电站779处,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床分布集中,碲铋矿、锰矿、铅锌矿、花岗石、大理石、芒硝等各类矿产达56种。产业特色明显,有色金属冶炼、水电电冶、化工、建筑材料、民族手工艺品等不断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产业特色和关联度不断增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化解全市局部行业产能过剩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稳扎稳打开展下去。
一、摸清企业耗能家底。一是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为调整化解产能过剩打下基础。雅安市“十二五”节能量目标22.3万吨标准煤,通过对千户企业节能量目标考核,2011年至2012年累计完成节能量7.78万吨标准煤。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管理手段和措施,优化了在用能源结构,对减排效果不明显,已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重点纳入调整范围。二是挖掘节能潜力,优化节能改进方案。10月底组织进行了千户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评审,重点对我市40余户千户企业节能审计报告和“十二五”节能规划,包括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合理用能等方面进行评审,详细了解了企业“十二五”节能总体规划、完成年度节能目标措施和实施方案。三是推进电机能效提升方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全市100户年耗电1000万千瓦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在用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的对照检查,全部登记造册,制定电机能效提升改进方案,明确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J系列在用电机及第二批淘汰目录中1993年前生产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机的淘汰任务。通过三项措施,全面了解全市企业能源消耗状况,为进一步抓好产能结构调整打下基础。
二、优化产业布局。为科学防止产能盲目过剩,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根据“十二五”工业发展布局,结合《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重建专项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生态重建的基本思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优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完善服务业体系,构建城乡流通网络,繁荣商贸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成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避免产能局部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为灾区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结合雅安城镇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现状特点,以雅安工业园区和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电子材料、建材、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以名山、雨城、荥经为中心,重点布局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以汉源、石棉为中心,形成以能源、化工、金属冶炼、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以天全、芦山、宝兴为中心,形成以能源、建材、纺织和新材料、石材加工为主的产业链。
三、加强对重点产能的调控。对全市有色金属、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等重点产能的管控,根据市场需求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过剩产能向其他地区流通,达到化解产能局部区域过剩的目的。提倡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加快兼并重组进程,重点支持新进项目上大压小、等量和减量置换落后能力,开展综合利用,推进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等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水泥为例,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适度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步伐,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严格实行项目准入制,为先进水泥产能腾出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加强对节能减排和项目建设的检查督促。
四、淘汰落后产能。为实现企业转产、调整结构、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经济加快发展,全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切实做到责任、措施、时间“三落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确保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和社会稳定同步推进。近3年来,我市共淘汰企业47户,其中水泥行业企业8户,淘汰落后产能56吨;铁合金(含炼钢、锌冶炼)行业企业27户,淘汰落后产能17.4吨;3年总共淘汰落后产能121.56万吨,共形成了52.15万吨标煤的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