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我省瞄准“一芯一屏”——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力。
日前,省领导联系指导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机制办公室正式印发《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培育方案》,将全力推动全省“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视作助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支撑我省实现“中国制造”西部高地战略的关键之举。
《培育方案》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分别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细看方案,既保持了政策延续性,又突出了主攻“成链”“集群”发展,思路更明、举措更细。
推动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产业链的每一环都明确了重点
我省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基础较好、增长较快、规模较大,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现阶段,我省明确要抢抓国家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重大机遇,配合国家补短板工程,推动全省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突破的重点在哪?“‘一芯一屏’产业链的每一环都明确了重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芯”,《培育方案》提出,要着力形成“设计业引领、制造业提升、封装测试业支撑、材料装备配套”的产业格局,建设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
“从现状来看,四川有底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已达千亿级规模,产量、产值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速,产业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广东等第一方阵省市,领先西部。“全球约一半笔记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在四川封装。”
《培育方案》明确,将从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特色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配套发展集成电路材料和设备业四个方向发力。“两手抓”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一方面继续招大引强,加速吸引国内外2-3家全国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落户;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本土力量,积极引导和推动省内企业兼并重组,形成5-10家竞争力强、国内前列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一屏”,《培育方案》提出,要构建贯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事实上,目前全省新型显示产业仅达百亿规模。如何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近年来,我省陆续引进的中电熊猫TFT-LCD8.6代线、成都京东方柔性AMOLED6代线等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下一步,在新型显示制造业方面,《培育方案》明确要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前景更好的高世代液晶、OLED生产线,同时加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前瞻性研究,规避技术风险和专利陷阱等。
延伸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链,日新月异的智能终端产业被视为发展重点。积极配合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车载等新型终端产品,打造“产品+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四川希望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聚集区。鼓励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企业加强协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也是重要发力点。
实现“成链”“集群”发展:
将专门举办产业链合作大会
“一芯一屏”产业要实现“成链”“集群”发展,《培育方案》列出的举措十分细致。
目前,我省已集聚京东方AMOLED、中电熊猫液晶面板、海威华芯等一批重大项目。但也存在本地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以及核心材料、设备、制造环节相对薄弱,创新生态和成果转化平台不够成熟等问题。
“要使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必须补链,让产业发展形成闭环。”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瞄准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和设备等短板,《培育方案》提出,我省将专门举办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链合作大会或产业研讨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协作配套。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还将牵头着力推进“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信息服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实现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集聚效应,力争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进完善产业链,只是《培育方案》明确的四大主要任务之一。《培育方案》还锁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产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等具体任务。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方面,省科技厅将牵头相关部门、高校等,重点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突破高集成度、高性能5G、超高清视频、卫星导航、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芯片的设计,智能化、高良率的制造,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设备和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芯片、材料和设备的自主可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方面,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牵头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独角兽”企业落户。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的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骨干企业。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都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产业和人才服务平台方面,《培育方案》也作了规划。
《培育方案》明确,将支持成都市建设“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和新型显示创新服务基地,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共性技术、加工测试、知识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将研究制定人才创业政策,全面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领军人才和团队落户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