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飞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飞地经济”发展情况良好,截至2024年8月,全市“飞地经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2.1亿元。但在推进“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三方面困难和问题:一是飞出地和飞入地存在承担风险与所分配利益不对等的矛盾。二是受土地指标、发展空间等限制,跨区域土地规划调整难度大,调规流程繁琐,审核时间漫长,相关指标难以从飞出地调整至飞入地进行保障。三是目前我市“飞地经济”还是以县(区)间浅层次的产业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缺乏与外市合作的飞地项目。
为此,建议:一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各方主体权责,构建有效的投资建设、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做到收益双赢,激发飞入地与飞出地共建飞地园区的内生动力。二是破除要素流动障碍。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研究制定跨县(区)要素指标调剂机制,推动指标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流通,确保重大飞地项目需求。三是内联外引激活飞地合作。对内,围绕“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发展跨区域园区平台共建模式,构建区域经济联合体,形成互补产业链。对外,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川藏铁路建设等机遇,拓宽跨市、跨省飞地合作渠道,打造一批对口合作示范园区。